苏州片——“伪”与“好”不矛盾

2018-06-24 中国美术报张雄艺术网

原标题:“苏州片”:“伪”与“好”不矛盾


“伪好物”一词源自北宋米芾(1052—1107)对一件传为钟繇(151—230)《黄庭经》的评价。他认为这件作品虽然是唐代摹本,然而因临写极佳,遂以“伪好物”称之,肯定这件摹本的艺术价值。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特展以“伪好物”为题,呈现一批制作于16至18世纪、与苏州风格相关的高水准伪古书画作品。这类冠上唐、宋、元、明书画名家头衔的伪作,无论品质精粗,在近代笼统地被称为“苏州片”。由于它们被视为赝品,虽然大量存在于公私收藏中,却长期遭到有意的忽略。本专题希望通过对“苏州片”话题的讨论,揭示对于“苏州片”应如何认知。无论是市场还是学界,“苏州片”也许并不应因其“伪”的属性,在传统“是非观”的笼罩下而被一杆子打倒。它的价值因为时空的交替、语境的转换,也到了应该进行重估的时候了。


 (传)张择端  清明易简图(局部)  此作虽载有“翰林画史臣张择端进呈”款,但画中屋宇形制不见于北宋,青、绿、朱色则为“苏州片”中的常见组合,加上钤有王世贞等人伪印,故推测此作应是明代后期仿品


(传)张择端  清明易简图(局部)  此作虽载有“翰林画史臣张择端进呈”款,但画中屋宇形制不见于北宋,青、绿、朱色则为“苏州片”中的常见组合,加上钤有王世贞等人伪印,故推测此作应是明代后期仿品


台北特展:解读何为“伪好物”


2018年4月1日至9月25日,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推出了“伪好物——十六至十八世纪‘苏州片’及其影响”特展,展出作品48件。题材缤纷且为数众多的“苏州片”,反映出明末清初“古物热”与书画消费蓬勃的情况,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些“假画”。


“苏州片”原本属于商业性的仿古书画,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与不可忽视的流通量,反而成为明中期以来信息传播、古代想象与建构知识的重要载体,甚至成功地进入清代宫廷,直接影响到宫廷院体的形成,对绘画史的发展具有前人未曾关注到的重要性。


  (传)仇英  画长信宫词


  (传)仇英  画长信宫词


传说明代嘉靖年间,宰相严嵩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便向官员王忬索求。王忬于是请画师黄彪摹造一本进献。严氏父子相当喜爱此画,将其视为极珍之物。后来装裱匠汤臣向王忬索贿不成,揭露此卷为伪,严氏父子怀恨在心,最终借故诬陷王忬,将其问斩。故事中黄彪摹绘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可说是“苏州片”历史中最热门的题材。


明代中期之后,具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孕育出多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。他们运用江南地区丰富的文物收藏开拓视野,临摹古画以学笔法,进而创造出个人风格,吸引江南藏家的目光。如藏家项元汴便和著名职业画家仇英交情匪浅,提供书画收藏让其学习,创作出如《汉宫春晓》一类的名作。这些苏州画家如沈周、文徵明及仇英等人的创作,成为文人风雅的新品位,其风格构图成为各地竞相模仿的对象之外,其书画更是艺术市场的抢手货。在这种书画商机下,制作假画成为利润高的新行业,因而苏州不仅兴起古画作坊,更有部分文人画家参与作伪,形成所谓的“苏州片”。


  (传)仇英  上林图


  (传)仇英  上林图


昆山巨富周凤来曾聘仇英依据西汉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绘制长卷,作为敬献母亲的寿礼,但此画后来被大量仿制,甚至附会为宋元名家之作


清军入关之后,给晚明繁华的社会生活画下了句点,蓬勃发展的书画市场也随着战乱沉寂,“苏州片”失去流通、买卖的渠道。然而这些“伪好物”却未因此遭到时代淘汰,反而一跃成为清宫新宠。根据清代文献记载,康熙皇帝在60岁寿辰之际,曾收到大臣进贡的书画礼物,其中部分托名作品为李思训、李昭道、赵伯驹及赵伯骕等画家,以祝寿吉祥为主题的绘画,推测皆是“苏州片”。尽管“苏州片”都是一些“假”古画,却深深吸引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皇帝。康熙皇帝曾命人摹制“苏州片”的《汉宫春晓》;雍正朝也曾按“苏州片”图式,另制一件清院本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
黄彪  画九老图(局部)  黄彪为苏州籍画家,精于临摹,传说他仿绘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曾被当做张择端真迹献给严嵩父子,他也是学者确认的少数“苏州片”代表人物


黄彪  画九老图(局部)  黄彪为苏州籍画家,精于临摹,传说他仿绘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曾被当做张择端真迹献给严嵩父子,他也是学者确认的少数“苏州片”代表人物


据“伪好物——十六至十八世纪‘苏州片’及其影响”策展人林丽江介绍,这些“苏州片”虽非名家真迹,但部分在语言表现上极尽华美,而且不少画家还在作品中添加了自己的巧思,甚至创造出了很多新式题材,《上林图》便是一个例子。从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藏“苏州片”也可发现,好几类风靡当时收藏界的热门商品,如《汉宫春晓》《百美图》一类对妃嫔宫中生活浪漫的想象;或是依照著名诗文制作的叙事性绘画,如根据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描绘皇家狩猎壮盛场面的《上林图》;又如吉庆祝福意味浓厚的《群仙会祝》《瑶池献寿》等群仙图像;教诲礼教伦常的《二十四孝册》《养正图解》等。


台湾“中研院”研究员赖毓芝表示,通过近几年的研究,她发现宫廷投入大量的成本及心力,都是用来产出和“苏州片”风格主题相关的叙事画,如清院本《清明上河图》《十二月令图》,数量上远超过其他绘画。可以说,“苏州片”在清宫院体风格形成中,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。不仅如此,乾隆皇帝对“苏州片”的母题、风格更是爱不释手,不仅要求宫廷画家大量临仿,更从“苏州片”中寻找“仿古”灵感。“苏州片”也成为清代院体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风格来源。(芜生/综合报道)


(责任编辑:胡莹)

正在加载...